王鸿训
王鸿训(1820—1872)字子蕃,清井研县宝五乡夏山塘人。24岁中乡试第七名,以后5次会试皆不中。咸丰九(1859)年以大挑(清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名曰“大挑”,以广才路。)选为昭化县训导。十一年云南农民军蓝朝鼎活动于川北一带,王鸿训奉知府命,招葬乡勇200余人,战于蔡溪,多次置义军于困难境地。同治二(1863)年奉召参与湘军围攻太平军之金陵、安庆战投,以襄办军事有功,保举为江宁知县。
同治七年代理山阳(今江苏淮安)知县,时有唐家仪涧长四十里,淤塞失修,夏秋涨水,淹没田庐。屡议疏浚未果。王鸿训揖俸金及养廉银兴工修治,两月告成,又整饬丁漕银的收缴办法,铲除弊病,培提修闸,民皆称便。山阳有西商在县城内购置房基,遭到群众殴打驱逐。西商上控,前任知县以开罪洋人丢官。王鸿训到任,西人更列款苛求,百般要挟,声言不如其愿,兵船早晚就要开到城下。王鸿训以山阳非通商口岸,外国人无权购地经商,据理力争,义形于色,围观民众为之动容。西商见非软弱可欺者,又明知理屈,恐招众怒,乃改容逊谢。后经往返函商十余次,最后以退还其地款结案。
同治十年实授宝山知县。宝山城外吴淞当黄浦、吴淞两江入海口,为上海之咽喉。有教士上书省上大吏,要求在镇口修建教堂,开辟商市,已得许诺。王鸿训到任,认为此事有损国家主权,关系重大,断不可行。他不怕得罪上司,反复陈说利害,终于引起大吏警觉,及时收回成命。宝山绕城海堤数十里,年久失修,堤基被海潮侵蚀殆尽,居民日处危城,受到严重威胁。王鸿训奏请专款重修,纠工备料,昼夜赶办。以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终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