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谟
吴嘉谟(?一1931)字蜀尤,井研县城厢镇人,光绪举人,曾先后在井研来凤书院、犍为通才书院讲学,德行与文学并重,所教学生,多品学皆优。
光绪十六(1890)年起受聘与龚煦春合作主纂《光绪井研志》。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授度支部主事,曾任四川高等学堂历史讲座,复受聘任总办全省学务调查所,并参予筹建川鄂铁路。
光绪三十一年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聘请吴嘉谟充任关外学务总办。他“不以边地瘠苦”,于光绪三十四年将学务局移住巴塘,复设印刷局,编辑出版白话课本,首先设立白话小学堂,教以汉语官话及汉语浅近文字,借以消除语言障碍,进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教育。所编《西陲三字韵语》中说:“我同种,莫立异。别姓氏、通婚姻……入版图,亿万年”。藏族初多疑虑,后多方劝导,入学者渐多。对入学学生实行优待和奖励,不收学费,所有书籍、纸笔、墨砚等皆由学堂供给,并发给衣、裤、帽等汉式男女服装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饭食由学堂免费供给。凡学生皆免除徭役,每期考试成绩突出者,另给优奖。在白话小学堂就读两学期有成绩者,即可进入初等小学堂。又设高等小学堂,以资升级。师资缺乏,在成都延聘师范生,前后两批共40余人。宣统二(1910)年又吸收成都藏文学堂毕业生70人担任教师。次年学务局又在炉城(康定)设立师范传习所,解决师资来源。由是办学之风甚盛,至西康建省时,已有200余所,入学学生前后达14698人。民国元年《教育杂志》称“关外学务局自前清光绪三十四年开办以来,尚有成效”。后又在雅江县设立蚕桑学校,邓柯县设立游牧改良所,培养藏族地区技术人材。
吴嘉谟以开发边地教育有功,赏加三品衔。藏区人民至今还怀念他办学的贡南,康藏问题专家任乃强教授称之为“康区的文翁”。民国成立后,蜀军政府派他担任炉边宣慰使,后当选为国会议员。籍赴京之便,考查游历10余省归来,任四川巡按使署秘书长。后以年届古稀,还乡归隐,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