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 |
重要数据 |
绝对值 |
同比增长(%) |
备注 |
森林资源 |
森林面积(万公顷) |
3.2629 |
-0.16 |
|
人工造林面积(万公顷) |
3.2629 |
-0.16 |
|
|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
0.0142 |
2.16 |
|
|
森林覆盖率(%) |
38.879 |
0 |
|
|
古树名木种类(种) |
10 |
0 |
|
|
护林员数(人) |
119 |
0 |
|
|
草原资源
|
草地面积(万公顷) |
0 |
|
|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 |
0 |
|
|
|
湿地资源 |
湿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0.02129 |
0 |
|
生物资源
|
野生植物种类(种) |
651 |
0 |
|
野生动物种类(种) |
121 |
0 |
|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种类(种) |
19 |
0 |
动物6、植物13 |
|
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只) |
0 |
|
|
|
矿产资源
|
能源矿(种类及储量) |
1 |
0 |
|
金属矿(种类及储量) |
0 |
|
|
|
非金属矿(种类及储量) |
6种 |
-10 |
储量22903.03万吨 |
|
水气矿(种类及储量) |
0 |
|
|
|
水资源
|
降水量(毫米) |
743.0 |
-18 |
|
地面水(储量) |
31718 |
-4 |
截至2022年 |
|
地下水(储量) |
4322 |
-18 |
截至2022年 |
|
环境质量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86.6 |
-2.2 |
|
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平方米) |
37.2 |
-10.4 |
|
|
废水排放总量(万吨) |
107.8635 |
17 |
工业源(2022年) |
|
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占比(%) |
0 |
|
|
|
国家考核断面中劣V类断面占比(%) |
0 |
|
|
|
地下水V类水比例(%) |
0 |
|
|
|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0 |
|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0 |
|
|
|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
0 |
|
|
|
单位GDP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 |
0 |
|
|
|
单位GDP水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 |
0 |
|
|
|
污染治理
|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
25.303 |
-27.13 |
工业源(2022年) |
氨氮排放量(万吨) |
1.154 |
-80.18 |
||
颗粒物排放量(万吨) |
48.842 |
-59.48 |
||
污水集中处理率(%) |
城区97.35; 乡镇81.19 |
|
|
|
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
100 |
|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90.62 |
3.56 |
|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96.5 |
— |
|
|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100 |
— |
|
|
生态保护
|
生态质量指数(EQI) |
0 |
|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千米) |
0 |
|
|
|
矿山生态修复面积(平方千米) |
0.0589 |
8 |
|
|
自然保护区(个) |
0 |
|
|
|
耕地保有量(亩) |
343755 |
0 |
|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亩) |
315012 |
0 |
|
(一)森林资源。根据林草湿监测调查成果,全县森林面积为3.26万公顷,林木起源均为人工造林,无天然林,森林蓄积量为142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8.88%。有古树名木10种,由于我县无公益林、无天然林保护工程,无法申请国家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各基层护林员均由村组或社区干部兼任,全县共有119名兼职护林员。
(二)湿地资源。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全县湿地面积为2.13万公顷,其中水田湿地1.45万公顷、河流水面湿地0.08万公顷、水库水面湿地0.13万公顷、坑塘水面湿地0.46万公顷,沟渠湿地0.008万公顷。
(三)生物资源。县境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共651种,常见的森林树种约42科、189种,竹7种,珍稀保护植物有红豆树、桢楠、银杏等13种。根据多年林业工作经验测算我县野生动物种类约为120种。县域珍稀保护植物有红豆树、桢楠、银杏等13种,已发现二级以上保护动物6种。
(四)矿产资源。县域内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3种,主要以岩盐、页岩和砂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岩盐矿保有资源量约2.1亿吨,累计查明资源量约100亿吨。
(五)水资源。2023年,全县降水量743.0毫米,同比下降18%。
(六)环境质量。2023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6.6%,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3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2022年,工业源废水排放总量107.86万吨,同比增长17%(2023年环境统计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在填报阶段,待省、国家审核后才能确定)。
(七)污染治理。截至2022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5.30万吨,同比下降27.13%;氨氮排放量1.15万吨,同比下降80.18%;颗粒物排放量48.84万吨,同比下降59.48%。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0.62%。
(八)生态保护。矿山生态修复面积0.0589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34.3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1.5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