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井研概况 机构简介 政协领导 政协常委 政协委员 政协会议 文件规章 人事任免  
  工作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视察调研 提案办理 社情民意 蒲亭书院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   >>  视察调研  >  阅读正文
发展扶贫产业 巩固脱贫成果
发布日期:2019-05-27 信息来源:政协井研县委员会办公室 分享到:

——井研县政协视察扶贫产业的情况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近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发展扶贫产业的情况开展了视察。视察组实地察看了周坡村弘春家庭农场和石马村缘之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就基地建设、产业基地种植品种、种植规模、产业成效、产业对贫困户脱贫的带动及利益联接机制建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副县长罗卉、部分乡镇及部门就我县发展扶贫产业的情况介绍。考察组还对我县4个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重精准,产业发展更具成效。层层签订精准识别《承诺书》,反复多轮次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回头查”,及时动态调整,做到贫困户“应纳尽纳、应出必出”。同时,把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致贫原因相结合,综合分析贫困户劳动能力、资产资源等情况,确定产业扶贫对象6593户,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按照“一户一策”要求,逐户制定产业帮扶措施。各帮扶单位主动联系产业扶贫市场主体,解决市场主体发展困难问题。
  (二)建基地,产业发展更有特色。围绕优质粮油、柑橘、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以“百里产业环线”所覆盖的集益等10个乡镇和省定贫困村为重点,注重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思路,打造优质粮油、柑橘、畜牧、水产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林畜配套、种养结合、立体循环、综合增效”发展思路,采用种养循环模式,建成种养结合、林畜配套的标准化规模场125个,发展种养循环规模养殖户1160户。
  (三)多模式,利益联结更加紧密。采取“5+1”模式育“五金”农民,带动3224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300元。即入股分红、代耕代种代养、股权量化、跨界入股、联户经营+自主发展模式,农民实现土地出租有租金、入园务工有薪金、资产入社有股金、二次返利有红金、自主生产有补贴金。
  (四)强培育,产业发展更添后劲。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围绕扶贫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外引与内培,落实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扶持“草根”能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全县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合社383个。培育流通主体,累计扶持培育电商企业和微商100余家,建成190个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商覆盖率达95.4%;大力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用活用好“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推进扶贫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小区”等试点工作,促进扶贫产品销售。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610人次,开展农技巡回服务595次,为贫困户依靠科技脱贫提供科技支撑。
  二、存在问题
  (一)优势特色产业不够突出。有的贫困村主导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优势,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商品优势还不突出,还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带动作用。产业扶贫主要体现在政策扶持型、农业种养型、简单加工型。农业种养没有延伸到深加工,“车间”扶贫的份额还很低,新产业、新业态扶贫还存在短板。
  (二)扶贫产业经营人才缺乏。扶贫产业发展与预期效益存在一定偏差。近年来返乡创业人才较多,但优秀农民企业家较少,一些扶贫产业存在后续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况,产业负责人因管理技术、经营理念、资金链等因素限制难以将扶贫产业做大做强。部分贫困户对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鲜事物不接受、不实践,甚至抵触,积极性不高。
  (三)防范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部分贫困村前期在产业选择上,由于论证不够充分,存在跟风现象,多局限于眼前效益高的品种,与市场有效对接不够。一些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因为销售、管理等方面经验的缺乏,难以有效将产品推向市场,产业扶贫收益率不高,影响贫困农户发展积极性。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虽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经营、壮大农业企业,农民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多数只是以简单的租地、务工等形式带动,带动深度不够,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
  三、建议意见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高效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好农业特色产业,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群众的有效、稳定增收,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特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抓实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农民持续增收渠道。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而实现产业升级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建基地强一产,做大特色种养循环产业园。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围绕“一条环线、四大园区、多业融合”产业主线,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按照“建一个万亩产业园,连片增收过亿元,一个户办产业园,人均增收超万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建设???势特色产业园区。围绕控产量、定标准、创品牌、拓市场、储新品,做大做强柑橘产业。加快现有养殖场改造升级,畜禽饲养基本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加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引进,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二是深加工兴二产,做强特色产品加工物流园。加快绿色粮油加工生产线、大型柑橘商品化处理中心、柑橘冷链物流园区、柑橘交易中心和县级电商平台建设。让井研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三是强旅游活三产,做精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绿”文章,打造“绿”品牌,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按照 “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就是一个特色旅游景区”的思路,高起点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培育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井研深厚的国学文化、耕读文化,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抓实新型经营主体,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推动生产要素、经营主体、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构建“制度健全、规模适度、主体多元、紧跟市场”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培育市场主体,融合对接精准脱贫。将贫困对象与市场主体有效联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户受益、银行支持、保险参与的“五位一体”共同推进机制。精心筛选有能力、有带动贫困对象脱贫增收意愿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重点扶持。对有产品销售需求的贫困户,鼓励发展订单生产;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求的贫困户,鼓励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对有基地但缺劳力、资金的贫困户,鼓励主体对其进行托管经营等。努力将每一个产业脱贫户嵌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增强其产业发展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生产素质。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进或指派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留得住的本地人才、土专家,提升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农户缺什么就教什么,切实解决农民发展产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着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的扶贫新模式,实现一人就业脱贫一家的目标。
  (三)抓实产业保障能力,增强防范市场风险能力。
  产业扶贫是根本的扶贫,也是持续长久的扶贫。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可持续不返贫才是最终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关键。一是科学规划,分析村情民情,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二是以销定产,发展有市场的产业,并确定产业规模。三是质量为先,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四是增强后劲,打造全产业链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五是打造品牌,以品牌化提升农产品基地核心竞争力,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道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六是加大保障,在农业项目、资金保障上给予倾斜,抓好特色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抓实主体作用发挥,创新带贫利益联结机制。
  发展扶贫产业,必须发挥各方主体作用,创新带贫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脱贫观念,主动参与脱贫项目,主动谋划脱贫产业。二是发挥集体经济作用,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加快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推动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探索建立 “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机制,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变为合作社股东,贫困户参与经营,获取酬金、租金、股金。三是发挥生产主体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 “龙头企业+贫困户”“园区(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打造“龙头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借本发展、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扶贫增值收益,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协井研县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井研县研城镇民主街58号 邮编:613100 联系电话:(0833)37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