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农机产业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发展成我县五大产业集群之一,目前产品销售在全国部分省(市)以及一些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农机产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但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业经营模式和农村家庭生产模式将会被新的生产方式替代,农机产品市场销售将逐年下降,企业利润微薄,农机产业如何从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使农机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认真开展了调研,先后召开县经信局和县农业局负责人、部分农机企业业主座谈会,并在千佛镇高岩村、乌抛乡狮子村召开了乡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及农机产品经营户座谈会。
一、产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⒈企业发展数量基本稳定。目前,全县有农机生产企业79家,其中精加工企业45家,农机铸造企业16家,农机配件企业18家。规上农机企业16家。
⒉产值占县工业经济的一定比例。2013年,全县农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产值6.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84 %。全年出口小农机系列产品5000台(套),贸易额180万美元(非自营出口)。
⒊产品种类多且外销量占比大。我县年产小农机80万台(套)以上。其中粉碎机、碾米和磨浆微型组合机40万台、面机3万台、耕作和稻麦脱粒机2万台,各类清水泵1000台。主要产品有粉碎、碾米和磨浆微型组合机、稻麦脱粒机、电机、茶叶机械、秸秆汽化炉、起蔑机、红层找水机、腰果剥壳机、造纸机、旋耕机、水泵等。粉碎、碾米和磨浆微型组合机销售占全省市场60%份额,90%的农机产品属县外销售。2013年底,全县农机产品拥有量达6.1万台/套。
⒋解决就业人员较多。我县农机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从业人员3500多人,人均月工资2800元左右,年职工工资1.17亿元。
(二)发展特点
⒈产业链较完整。农机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已进行了初步分工,形成新产品开发、模具制造、翻砂铸造、初精加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连接度较高,产业链条和产业聚集具有相对优势。
⒉“井研制造”成为井研符号。我县的农机产品以小为特点,“城北”、“万马”、“裕丰”等6家企业注册商标。产品主要销售到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等5省(市),部分产品销往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7个国家和非洲的刚果、坦桑尼亚、贝宁3个国家,而产品标识生产地都是“井研制造”。
⒊注重产品创新。万马、联益、旭东等企业有专兼职新产品研发人员;2家企业获省著名品牌、4家企业获得知名商标;有各类专利90多项;从生产单式的粉碎、碾米等农机产品到生产粉碎、碾米、磨浆组合机并自动切换,其性能位列全国同类机型前列。万马公司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主要问题
(一)产品销售量下降。2013年外销售量同比下降20%左右,2014年1-6月同比下降30%左右(林江机械厂下降达60%);县内农机产品市场销售形势更为严峻,乌抛乡一农机产品经营户2013年销售农机产品100多台,今年1-4月销售农机产品10多台。我县农机产品市场销售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基本举家外出务工,如乌抛乡绵流村有一个村民小组仅有7人在家,农村购买农机产品用户在逐年减少;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低,湖南等省生产的农机产品受市场欢迎,市场销售量扩大;农机产品使用时间一般在6年左右,用户购买间隔时间较长。
(二)生产企业小散弱。全县79家中农机企业,规上企业只有16家,多数企业年产值销售收入二三千万元,小微企业多且科技含量低;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周围及三教等乡镇,仅有2家企业入驻县工业园区发展。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县多数农机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少,缺乏技术攻关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产品量多而技术含量不高。并且农机制造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等方面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小。我县农机产品在外销售,商家只问同类产品的价格而不问质量,因为质量都差不多。在我县农民需要的插秧、耕整、油菜收割等农业生产机械产品少,而食品加工型机械产品多。
(四)管理和技术人员缺乏。我县农机企业的老板多数是原县卫东机械厂、县柴油机厂、县农机修配厂等企业转制职工,目前年龄多数在50-60岁,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相当部分工人也是原农机企业转制下岗工人,多数企业建厂20多年没有招聘过技术人才。
(五)政策支持发展不够。近年来全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门槛较高,我县农机制造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且生产的粮食加工型小农机产品多(组合粉碎机),达不到国家扶持政策条件。我县对农机产业政策支持不够,农机企业厂房、设备、土地等资源占有较少,资产抵押贷款较难,主要靠自有资金积累和民间借贷发展。企业生产设备老化落后,如我县农机企业数控机床仅有4台,导致产品粗糙精度不够。
(六)销售互相调低报价。企业老板在销售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企业在产品质量上诋毁其他企业,销售上相互调低报价,加之用工成本每年上升、运输成本较高,销售1台机器毛利润只有二三十元。其原因,大家都靠这个做主业,产品卖不出去就要等死。
三、对策建议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按照“抓大放小”原则,发挥资源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企业管理服务中的监管作用,鼓励引导农机企业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向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发展,确保农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一)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是新机遇。当前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三高一低”的粗放增长方式走不通,国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并鼓励发展新兴产业,给我县传统产业转型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农机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销售大幅下降或新产品需求也倒逼企业趁早谋划转型。在调研中农机企业老板“非转不可”的声音如雷贯耳,但好的发展项目难求也是企业主的“纠结”;相当部分企业转型发展已成形势所需,否则几年后我县农机企业大部分将面临停产或半停产,如果这样将会给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带来一定影响。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农机微小企业主增强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面对农机产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状况和以家庭为农业生产单位模式向规模经营的变化,主动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或与其它发展有潜力的产业和企业主合作发展,如为服装企业生产纽扣、拉链等。二是破除“宁愿做鸡头,不愿做凤尾”的观念,主动为农机制造“龙头”企业生产零部件,或贴牌生产。三是县委、县政府制定农机产业发展意见,出台转型的优惠政策,鼓励微小企业转型,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稳生产、保就业、促增收。
(二)抓好“龙头”,促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抓大放小原则,促进农机企业转型升级。随着农村规模经营、农场主经营、农机专合社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加快,积极抓好农机产业的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市场,已迫在眉睫。一是县经信局、金融机构等部门要从政策、信贷等方面,鼓励城北、万马、旭东、裕丰等农机制造“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小农机产品档次,打造小农机产业升级版,以“龙头”企业引领农机产业加快发展、高端发展。二是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等部门要鼓励农机制造“龙头”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姻,建设小农机、耕作机、插秧机和稻麦、油菜脱粒机等重点农机产品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引进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以新产品和高端产品拓展市场。三是鼓励2-3家基础好的农机制造企业,把握市场主动,加快小型农机装备制造中心、农机研发中心、农机检测中心建设,研发一批适应生产需要的农机装备,提高丘区农业生产发展机械化水平。四是根据城镇化率的提高,未来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城市人居大量增加的状况,引导农机制造企业研发生产城市居民家庭需用的微型粉碎、磨浆、碾米组合机,满足城市家庭追求安全、卫生、健康饮食习惯的需要,这也是加工食品机械发展的新空间。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市场的作用,在产品销售、市场信息、信贷等方面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三)打造品牌,让“井研创造”成为井研符号占领市场。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品牌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一是县经信局、县质监局等部门要鼓励小型农用机械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农机制造工艺水平;完善农机产品地方标准,统一工艺流程;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以质量提升品牌。二是县法院、县工商局、县科技局等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防止假冒伪造而产品同质化。同时,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县经信局等部门要引导企业必须从个性化着手,建立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出胜。三是要引导企业强化宣传,树立靠“品牌打天下”的观念,培育知名农机品牌,积极开展ISO质量体系、环境体系等系列认证工程,提高行业竞争力,加速由“井研制造”向“井研创造”转变,以“井研创造”成为井研符号占领市场,以质量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国内国外销售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四)人才兴企,促进农机产业做强做大。企业的做强做大和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人才上,县上出台鼓励企业引进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奖励政策,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着力壮大企业科研团队,打造企业核心研发队伍;鼓励企业通过选派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短期培训、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关心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县委、县政府对人才兴企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
(五)政策扶持,加快农机产业发展。一是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制造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采取企业联合担保、库存品质押等形式贷款,解决企业发展贷款难问题。三是对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农机企业,落实在政策规定年度内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15%税率征收的优惠政策。四是鼓励农机制造“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发展,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